|
新闻资讯
中国市场振动全球采矿业 |
发布日期:[2007-1-13] |
中国矿产品市场需求强劲,为了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要,中国在亚洲、非洲投资矿业,取得瞩目的成绩。
中国黄金报1月12日报道,中国市场出现的强劲需求可能预示着全球经济力量对比的迅速转变。令人欣慰的是,这种转变到目前为止没有造成太大的争议或冲突。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和第三大贸易国,并且正不断取得更大的进步。
从矿产品市场看,中国市场的强劲需求常常使人们想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德国以及随后日本的重建所带来的对重要矿产品的需求。再加上来自印度的需求,现在人们一致认为矿产品的循环流通不会被破坏,而且即使市场行情从现在的高峰跌落,它也能稳定地维持在一个比20世纪末高的水平上。从目前情况看,很多核心矿产品的价格似乎形成了一个最低的价格水平。
例如在过去10年里,中国对铜的需求在市场总需求中的比例已经从7%上涨到29%,铁从9%上涨到33%,铝从8%上涨到28%。随着汽车行业以及能源电池技术的发展,中国的需求有进一步增长的潜力。
在进一步融入全球经济过程中,中国正成为重要矿产品的纯进口大国。获得稳定的自然资源供应已成为过去5年中国国际经济关系的重要动力。西方人谈论得更多的是能源安全问题,而在中国这个话题可能涉及的范围更广。也就是说,中国已经向世界表明必须确保自己的经济发展不会因为某些重要矿产品的供应中断而受到影响。这种决心也促使中国加快了海外投资项目的进程,这些项目主要以石油、天然气和矿业为主。
从地理角度讲,以前中国的投资大部分流向了亚洲,但过去两年里在非洲的投资异军突起。实际上,中国自2000年以来同非洲的贸易额增长了4倍,这主要是由矿产品需求驱动的。
从西方跨国公司的角度看,中国不仅仅是中铝、神华和五矿集团等大企业的故乡,也是来自于第三世界国家的竞争者和潜在合作伙伴的基地。
出现新的投资来源,对于一些依靠矿业发展经济的国家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但是,有些悲观主义者却预计近几年在提高采矿治理环境和社会责任感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将出现倒退的情况。这些悲观主义者的观点最终将被证明是错误的。
中国跨国矿业公司在采矿业未来发展中的影响将是持久的,而且会不断超越自己。在全球市场中,随着自身品牌的不断发展,这些企业同英美资源集团所属的公司一样,希望自己能成为其他公司的合作伙伴,能拥有帮助企业发展的人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能获得土地、资源和资金。在当前的采矿业中,大企业集团无不意识到,要实现这一切企业必须表现出更高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目前,很多矿业公司开始追求可持续的经营方式,并逐渐形成一种国际潮流。这里面包括很多原因,但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社会民间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特别是同土地问题有关的社会群体性事件不断增加。
社会民间力量增强的部分原因是互联网以及全球媒体的覆盖作用,但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以往发展采矿业带来的好处包括开发新矿给政府带来税收、给公司带来利润以及给当地人创造工作机会等,这些好处现在不太容易体现了。因为采矿业正在向边远地区转移,而且工作的复杂程度和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企业雇佣的人越来越少,对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企业在开发一个新矿时,为了获得当地政府和民间的支持,必须不断发展当地的经济,譬如投资社会基础设施。另外,很多资金的提供者(如银行)对勘探项目和项目负责企业在社会、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很多条件。同样,在宏观层次上,虽然资源型经济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但有些国家不仅没有利用好丰富的资源条件,反而在开发中造成了很多问题。矿业企业需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
很多证据表明,良好的管理是防止矿业、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发展中出现问题的关键。最近国际采矿和金属委员会同世界银行的合作就证明了这一点。
过去5年,勘探业采取了一系列行动促使政府部门、公司和民间组织等合作共同寻求加强管理的办法。这些努力可以使所有参与各方取得可持续的成果。
在这些涉及多方面利益的行动中,比较有名的有金伯利进程(Kimberley
Process)、采掘行业透明度行动计划(EITI)以及安全与人权自愿原则(Voluntary
Principles on Security and Human Rights)。
例如采掘行业透明度行动计划要求各公司公布向采掘活动所在国政府支付的税款数额,发布资源型国家的税款收据以杜绝腐败和贪污。该计划还加强自我监督,并鼓励各方讨论如何使来自于资源的收入能够得到长期的使用。
目前,大约有23个国家宣布将执行EITI计划。过去矿产行业的繁荣并没有给生产国的人民带来多少利益,而EITI是确保这种情况能有所改善的方式。
很多发展中国家不愿意承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义务,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由于这方面原因所造成的全球潜在危机,大多是发达国家和富裕国家排放二氧化碳的结果。事实上,矿业企业有责任承担这方面的义务。
中国在“十一五”规划中强调要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能源使用中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类似于中欧零排放发电计划的项目也是令人欢迎的。中国有潜力发展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减少排放的领先技术。
例如,中国对不断发展的交通行业强制实行能效标准,这将对全球汽车市场带来巨大的影响。同样,由西方大公司筹集资金投资中国以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是可行的。这种职责义务的转移可能是达到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削减的有效方式。当然,这还需要搭建非常有力的合作框架。
英美资源集团的能源使用方式同智利、芬兰基本相同。公司不断寻求各种方法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强度,譬如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使用生物能源以及建立清洁发展机制等。
另外,作为最大的煤炭生产商,英美资源集团一方面承认煤炭在能源结构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另一方面也认识到推动清洁煤技术的重要性。例如公司正通过位于澳大利亚的碳获取和储存项目研究莫纳什煤(Monash
coal)合成柴油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公司参与了美国方面领导的未来零排放能源计划(FutureGen zero
emissions generation project)。
在中国,英美资源集团的西湾清洁煤项目(Xiwan
clean coal
project)使用将煤转化成化学品的技术,力争把对环境的影响减到最低限度。在这项工作上,公司获得了中国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采矿业要想避免被当作污染环境的替罪羊,必须让世界看到种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措施已经实施。这需要矿业企业大力发展新技术。
在未来20年中,采矿业需要进行很多变革。这些变革将是非常巨大的,需要依靠更清晰的监管体制和定价体制,而这些体制到2013年才有可能建立起来。值得高兴的是,很多国家已经积极参与到这方面的工作中,共同寻求解决的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