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English
   
公司简介
主要产品
行业新闻
杨爱平视点
研究与开发
技术支持
技术合作
在线咨询
联系方式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行业新闻

大豆异黄酮结构及其活性分析

大豆异黄酮是大豆生长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早期的研究认为,大豆中的异黄酮化合物是引起大豆食品产生苦涩味的主要因子之一,因此,人们在加工中都设法将它除去。直到1993年,L.Coward指出,大豆异黄酮可能是日本人癌症发病率比美国人低的主要原因,这就使得大豆异黄酮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1995年,H.Adercreutz首次报道,异黄酮与哺乳动物的雌激素结构相似,故而具备雌激素的多种生理活性,至此,大豆异黄酮成为学术界乃至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我国是大豆的故乡,国务院于1995年开始批准实施“大豆行动计划”,其中明确将大豆异黄酮列为豆资源优势,开发大豆异黄酮,不仅为保健品市场提供新资源,也为人类健康提供一份保障。

1.自然界中的大豆异黄酮

1.1分布与含量

大豆异黄酮主要来源于大豆的种子,中国大豆种子中异黄酮含量为0.5‰~7‰。异黄酮在大豆种子的各个部位积累量不同,许大申等分析了多个大豆品种不同部位的异黄酮含量,结果发现,大豆异黄酮主要存在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其中子叶中异黄酮占整粒大豆中异黄酮含量的80%~90%;M.Shimoyamade等研究发现,大豆胚芽中异黄酮含量也较突出;S.Kudor等比较了大豆异黄酮在子叶、种皮、胚轴和胚芽中的含量及异黄酮组分的分布,指出,胚芽中的活性组分—大豆异黄酮甙元含量比子叶中高出3~15倍,甚至更高,另外,分析表明,大豆胚轴中异黄酮含量较少,但异黄酮的种类非常丰富。

大豆异黄酮含量除了与大豆种子各部位有关外,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表现在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总量及各组分比例的差异上。对日本、巴西、中国和韩国的大豆品种进行异黄酮含量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大豆品种中异黄酮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大豆中的异黄酮组分也各不相同。此外,环境因素,如大豆生长地的经度和纬度、在豆生长所处环境的温度、光照以及土壤肥力等,均对大豆中异黄酮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2化合物结构

大豆异黄酮包括两类化合物—游离态的甙元和结合态的葡萄糖甙。E.Walz于1931年报道了大豆异黄酮中有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简称Gen)和黄豆甙元(Daidzein,简称Den)两种游离甙元。1973年,M.Naim研究发现了另一咱甙元—大豆黄素(Glycitein),至此,大豆异黄酮中共鉴定出三种游离甙元外,约占大豆异黄酮组分的2%~3%。除三种游离甙元,还有以葡萄糖结合态存在的糖甙染料木甙(Genistin,简称Gin)、黄豆甙(Daidzin,简称Din)、大豆黄甙(Glycitin)以及它们各自的衍生物共九种化合物,它们是大豆异黄酮化合物的主要组分。

2.生物体中的大豆异黄酮

2.1大豆异黄酮的代谢与吸收
早期推测,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内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作用可能生成雌马酚(equol)而产生生理作用。但随着分析技术的发展,近期通过对代谢产物的检测发现,大豆异黄酮经过动物体代谢后,主要以染料木黄酮(Genistein,简称Gen)、黄豆甙元(Daidzein,简称Den)以及它们的葡萄糖醛酸是Gen和Den在体内传递的载体,真正在体内被吸收而产生生理活性的是游离甙元Gen和Den,然而,从膳食中摄取的大豆异黄酮多以葡萄糖甙的形式存在,它们是如何转化成游离甙元的呢?研究认为,这主要是体内微生物酶的作用,使得这些葡萄糖甙发生了水解,生成异黄酮甙元和葡萄糖。与大豆异黄酮糖甙酶解有关的肠道微生物有,乳酸杆菌(Lactobacilli)、假细菌(Bacteroides)双歧杆菌(Biofidobacteria)。
由于小肠中微生物菌群丰富,且吸收面积大,所以,小肠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代谢场所。W.Andlauer等研究了大豆异黄酮成大鼠小肠内的代谢情况,大豆异黄酮化合物进入大鼠小肠后,在肠道微生物所产生的葡萄糖甙酶的作用下,部分葡萄糖甙发生分解生成Gin/Din和少量的游离甙元Gen/Den,这些分解产物一部分通过微绒毛外膜进入肠壁组织,另一部分则随着一些尚未被分解的异黄酮糖甙一起随粪便排出;进入肠组织的异黄酮组分,有的通过扩散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有的(主要是甙元)则在葡萄糖酸结合后,部分进入血液循环被利用同,另一部分通过微绒毛外膜,返回肠腔排出。

2.2大豆黄酮的活性组分

大豆中异黄酮多以其各种葡萄糖甙的形式存在,有研究报道,这些葡萄糖甙只有在体内经水解作用形成甙元的形式,才具有多种功能作用,H.Wei等也指出,大豆异黄酮各组分中能够产生生理活性的是游离甙元,而不是结合糖甙,因此,一般认为,游离甙元(主要是Gen和Den)是大豆异黄酮的主要活性组分。对于Gen和Den的活性,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认为,Gen比Den更容易被肠道微生物溶解而降低生物利用率,因此,Den在发挥生理活性中起主导作用;也有研究认为,在抗氧化活性方面,Gen远高于其它形式的大豆异黄酮。孙克杰等研究表明,Gen抗氧化能力较强,是良好的自由基清除剂,Den在机体中有良好的抗溶血作用,两者均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但作用效果不同。

 

地址:杭州市滨江区江汉路1786号钱龙名汇大厦811室(310052) 电话:0571-86673365,86674065 传真:0571-86674065
杭州德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C)2005 网络支持 中国化工网 全球化工网 生意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