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唐老一正斋药店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7月唐老一正斋药店实行公私合营,1956年7月唐老一正斋膏药店与镇江国药总店成药加工厂合并组建镇江中药厂,二OO一年三月改制改革组建成江苏七O七天然制药有限公司,主产品仍为一正膏。一正膏虽然疗效确切,但由于处方庞大(79味药材),并且有部分紧缺药材,生产受到制约,不能满足人们的用药需求。为了继承和发展祖国宝贵的医学遗产,解决人们用药难,1966年,该厂领导组织科技人员、老中医会同老药工对一正膏处方进行认真的分析、筛选、整理提高,筛去了部分功效重复、累叠的辅药用药,选用地道药材重新组方。且由原方79味药材精简到46味药材,并命名为“镇江膏药”(曾用名“四新膏药”)。经过一年多的临床验证,多次座谈总结,专家组确认“镇江膏药”保持了“一正膏”的传统特色,又优越于“一正膏”的功能疗效,而且降低了单位生产成本,满足了社会需求,经镇江地区行政公署卫生处审核批准生产。1972年该厂又对“镇江膏药”组方进行分析、筛选,由原来46味药材的组方精减到现在的25味药材的新组方。通过近2年临床验证,经上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后继续生产并行销市场。这次改革在生产工艺上又有了创新,如将主作用药材和芳香挥发性药材研成粉末后直接加入药脂中,从而疗效更为显著。也就是说现在行销海内外的“金山牌”镇江膏药是在传统产品“一正膏”的基础上筛选提高发展起来的。改进后的镇江膏药既保留了“一正膏”的传统特色,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功能和疗效。经过30多年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获得广大患者的一致好评。目前,“镇江膏药”是该厂的重点产品,该产品由1966年的40万张,发展到现在的400万张,最高年产量曾达1200万张。产品行销全国各地、香港和东南亚地区来函购者甚多。1974年香港《大公报》曾载文作过介绍,1990年6月22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在经济信息栏目中,用“古城镇江的金山牌膏药”作了专题介绍,1991年3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报)外贸信息栏中,刊登了“镇江膏药风靡南亚”的文章,1992年5月《名优特产品企业史》镇江篇、第四卷,收载文章对名优产品“镇江膏药”作了详细介绍。同年10月,通过中国外贸进出口公司,“镇江膏药”等6个产品在非洲加蓬共和国举办的中国药品展上展品销售一空,深受该国人民欢迎。此外,《江苏医药企业》1992年第3期,《中药事业报》1992年6月17日3版,《江苏健康报》1993年3月21日3版,均先后载文对“镇江膏药”作过详细介绍。1998年12月《中药事业报》在百年老厂辉煌成就展栏目中对“镇江膏药”又作了专题报道,1997年镇江中药厂被《中国老字号》丛书收录。2000年又被《江苏医药管理》杂志刊登。
镇江膏药在内外包装方面,继续保持了“一正膏”的传统特色,涂布上的图和字仍为白底红字,黑药脂涂在红布裱皮上,圆正光亮,似黑宝石闪闪发光,既有和血作用,又给人以吉祥如意的感觉。同时,每张镇江膏药都附有相应穴位图,提示患者按穴位敷贴。此外,膏药还有软化点适宜、布皮经久不霉变、药脂经久不老化等特点。镇江膏药1980年获江苏省优质产品、江苏省著名商标和国家对外贸易部《出口产品荣誉证书》。同年又获国家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1990年又先后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质产品殊荣(部优)。1989年获全国首届中成药健康杯优秀奖。1999年、2000年、2001年获镇江市名牌产品证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