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 |
三氯氧磷 |
别名 |
氧氯化磷 |
危险货物编号 |
81040 |
英文名称 |
Phosphorus oxychlorid |
分子式 |
POCl3 |
分子量 |
153.4 |
|
产品规格 |
分子式:POCl3
规格:含量≥99%,三氯化磷残留≤0.2%
包装: 300kg、180kg、50kg塑桶包装
执行标准:HG/T 3606-1999 |
|
理化性质 |
外观与性状:无色透明液体,带有刺激性臭味。在潮湿空气中发白烟。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氯化剂、香料、增塑剂、医药、农药、染料的制造。
熔点:1.25°C 相对密度(水=1):1.67 相对密度(空气=1):5.3
沸点:105.1°C 饱和蒸气压(kPa):5.332kPa/27.3°C
溶解性:遇水分解,在醇中也分解。 |
|
燃烧爆炸
危险性
|
燃烧性:不燃 建规火险等级:丙
闪点:无意义 爆炸性(V%):无意义 自燃温度:无意义
危险特性:与水发生剧烈反应,散发出白色烟雾状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氯化氢气体。遇潮时对大多数金属有强腐蚀性。
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磷化氢等
稳定性:稳定 避免接触的条件:潮湿空气
聚合危害:不能出现
禁忌物:酸类、有机物、还原剂、可燃物、易燃物、金属粉末。
灭火方法:用干砂、水泥粉、干粉灭火、不可用水扑救。 |
|
包装与储运 |
危险性类别:第8.1类 腐蚀品
危险货物包装标志:腐蚀品和毒害品 包装类别:II
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保持在冰点以上,应与有机物、还原剂、易燃物、可燃物、金属粉末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体储存区要建围堤。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 |
|
毒性及健康
危害性 |
接触限道:中国MAC: 0.5mg/m3 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
毒性:LD50: 380mg/kg(大鼠经口) LC50: 53×10-6×4h(大鼠吸入)
健康危害:刺激粘膜、眼睛、皮肤等,并有强腐蚀作用,会发生咳嗽、呼吸困难、窒息感、支气管炎症状,重者引起肺水肿。 |
|
急救 |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布吸去粘附的液体后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就医。
食入:立即漱口,就医。 |
|
防护措施 |
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排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带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后,沐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进入罐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 |
|
泄漏处置 |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上风向,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特别推荐的化学防护服(完全隔离)。用干燥砂土混合,铲入提桶中,分小批倒入大量水中,废水放入废水系统,对污染地面用肥皂或洗涤剂清洗。 |
|
潜在事故 |
中毒、窒息、化学灼伤 |
作业场所 |
整个装置区域 |
危险因素 |
有毒、腐蚀性物料泄漏;检修、抢修作业时接触有毒或窒息性场所。 |
触发事件 |
1、成品贮罐发生泄漏;
2、灌装中管道内的残液流出,灌装时人员接触;
3、三氯氧磷遇水分解放出剧毒气体,人员在处理过程中未使用防护用品发生中毒;
4、三氯氧磷灌装时气化挥发排空,人员接触造成中毒;
5、三氯氧磷泄漏直接接触到人体造成化学灼伤;
6、设备在交出检修前未进行清洗、置换合格,人员进入设备内作业发生中毒或窒息等。 |
|
发生事件 |
(1)有毒物料超过容许浓度;(2)接触人体;(3)缺氧。 |
原因事件 |
1、有毒物质浓度超标;
2、通风不良;
3、缺乏泄漏物料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其应急预防方法的知识;
4、不清楚泄漏物料的种类,应急不当;
5、在有毒物现场无相应的防毒面具以及其它有关的防护用品或选型不当;
6、未戴防护用品;
7、救护不当;
8、在有毒或缺氧、窒息场所作业时无人监护。 |
|
事故后果 |
物料损失、人员中毒窒息、化学灼伤 |
危险等级 |
III |
发生的可能性 |
D级 |
防范措施 |
1、严格选择设备材质及由具有资质的单位制造,安装,定期进行检修;
2、贮罐呼吸管出口引入尾气吸收;
3、灌装时使用防护用品并设置通风设施;
4、设备在交出检修前进行清洗置换并分析合格,进入设备内作业加强通风并设专人监护;
5、制定操作规程和作业安全规程,配备个人防护用品等;
6、要有应急预案,抢救时勿忘正确使用防毒面具及其它防护用品;
7、组织管理措施
① 加强检查、检测有毒有害物质有否跑、冒、滴、漏;
② 教育、培训职工掌握有关毒物的毒性,预防中毒、窒息的方法及其急救法;
③ 要求职工严格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④ 设立危险、有毒、窒息性标志;
⑤ 设立急救点,配备相应的防护用品、急救药品、器材;
⑥ 制作配备安全周知卡。
8、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关于危险化学品储存和使用的规定。 |
|
潜在事故 |
车辆伤害 |
作业场所 |
桶装成品堆放 |